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下午,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,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,美国将延后原定于3月1日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。
新华社通稿部分如下: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,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,在技术转让、知识产权保护、非关税壁垒、服务业、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在此基础上,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。
在中美磋商的问题上,我们总会提到“求同存异,寻求中美之间的最大公约数”。特朗普会见刘鹤副总理的当天,美国农业部长珀杜在推特上透露,中国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,他为美国农民感到高兴。特朗普还转发了这条推特。
近两年我国大豆有近80-90%来源于国际市场进口,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加工。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,我国减少美豆进口,大豆进口结构发生变化: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,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,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。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.1万吨。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,下降49.4%;从巴西进口6608.2万吨,增长29.8%。而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巴西升贴水大幅上升,进口到中国的大豆成本基本与加征关税后的美国大豆无太大差异。
2018年8月份以来,国内非洲猪瘟频发影响终端需求,仅上周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五起非洲猪瘟(分别为广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内蒙古、云南),其中广西、山东、河北均为其省份首例疫情。在此背景下,市场诸多操作者担心进口美国大豆之后,豆粕价格继续下跌。据“豆粕人”(微信公众号:豆粕人)监测:自2018年10月11日豆粕形成阶段性高位,已连续下跌近5个月,沿海现货跌幅达1000元/吨,现货与盘面价格已基本与2016年5月相差无几。中国进口美豆可能对CBOT大豆价格产生支撑,但国内需求如斯,“豆粕人”你对后期行情怎么看?